給大數據“殺熟”劃道“紅線”

2020年09月17日 22:05  南方日報
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布《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(guī)定》,規(guī)定在線旅游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,侵犯旅游者合法權益。也就是,明令禁止大數據殺熟 

  同一個酒店房型,新客和老客看到的價格不一;同一張飛機票,瀏覽幾分鐘后漲價……這些童叟有別、瞬間跳價的案例,公眾早就受夠了,也迫切希望能夠引起重視,進行規(guī)范治理。 

  這個規(guī)定之所以引起熱議,不僅是因為坐實了大數據殺熟,駁斥了一些互聯網平臺的荒謬辯解,更是從制度層面回應了用戶關切——處于灰色地帶的在線旅游大數據殺熟行為,從此被劃上一道紅線 

  不論是傳統(tǒng)的線下經濟,還是互聯網時代的線上經濟,價格公開透明始終是消費者不變的追求。用戶能夠接受公開的漲價、高價,但暗中的漲價難免讓人產生被算計的感覺。這種不公平感,不僅會讓用戶降低對商品的消費欲望,還會降低對平臺的好感度。 

  而對此,許多平臺似乎無動于衷。他們不僅忙于殺熟,各種瀏覽足跡、年度賬單、相似推薦、附近好物也在接踵而來,進一步引發(fā)了大家對數據安全的擔憂。而平臺之所以這樣做,無非是篤定自己做得足夠大,用戶不會流失。 

  經營者追求利潤無可厚非,但過度挖掘用戶數據來盈利會讓用戶感覺被冒犯,也會把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。用戶的差評是其一,法律的代價是其二。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規(guī)定,消費者可以主張3倍賠償,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。如果要付出實實在在的代價,經營者還敢這樣做嗎? 

  此次規(guī)定聚焦在線旅游領域,網友由此呼吁,應該同時完善大數據殺熟的各個領域立法。期待更多部門參與其中,扎緊制度的籠子。 (楊 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