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心理太脆弱?家庭教育要愛得科學 看得長遠

2021年07月09日 21:16  中國青年報

 
 

  有些孩子遇到問題,不去向父母親求助,甚至出現(xiàn)一點困惑就想用極端方式解決,核心原因也許在于——孩子內(nèi)心不認為會有一個可以包容、接納他們的人。 

  --------------- 

  中科院心理所醫(yī)學心理學博士羅靜是兩個孩子的媽媽,孩子正上小學。在某天接娃放學的路上,羅靜聽到一位母親說:“現(xiàn)在的孩子太不知足了,我們什么條件都提供了,學畫畫、練跳舞、學編程,多貴的班都給報。但現(xiàn)在的孩子太脆弱,動不動就不上課了,要離家出走,抗挫力太差了!

  教育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,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。日前,在“科技助力,以愛賦能——家庭教育開啟新征程”研討會上,教育學、心理學界專家共同探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。

  相較于過去,教育硬件設備和條件不斷升級,但各類問題依舊層出不窮:厭學、網(wǎng)絡成癮、校園霸凌、心理問題和心因性疾病……“當孩子出現(xiàn)問題,父母心碎一地”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“家家有本難念的經(jīng)”更是所言非虛:孩子被當成“神獸”,家長只希望趕快開學送走;有家長對孩子成天沉迷手機頭疼不已,即便把手機砸爛也無濟于事;也有家長與孩子的關系長期劍拔弩張……羅靜認為,一些家長并不能真正地意識到,家庭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?

  種種現(xiàn)象折射出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成熟。就網(wǎng)絡成癮的現(xiàn)象而言,一些家長拔網(wǎng)線、收手機、封電腦,但孩子私下依舊偷偷玩,甚至聯(lián)手“打掩護”。專家指出,這一困擾許多家長的問題,根源在于父母陪伴的缺失、“粗暴”的親子溝通方式、對孩子自主權的不尊重,甚至還可能來自家長“言傳身教”——“父母自己都沒法放下手機”。

  羅靜表示,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,要秉持教育初心,學會“用愛賦能”。

  首先應“愛得科學”,家長可以閱讀兒童發(fā)展心理學方面的書籍,了解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會出現(xiàn)什么樣的問題。比如,為什么孩子在一到兩歲的時候會出現(xiàn)人生第一個“叛逆期”?青春期時為什么喜歡和家長對著干?親子觀點不一致時應該怎么辦?

  “當你提前做功課,你就會知道,自己的孩子這樣并不奇怪”,也能以更從容的姿態(tài)去解決相應的問題,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。專家建議,面對沉迷手機的孩子,家長不要簡單地說不許上網(wǎng)、不能超時,而是約定好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大家都不使用手機,全家人在一塊交流、游戲、閱讀、寫作業(yè)、戶外運動、做家務,或許就能夠讓孩子感受到陪伴感,明白人要成為手機的主人,而不是它的奴隸。

  其次,要“愛得長遠”。羅靜認為,當下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包辦,曾有一個爸爸說,孩子5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。“當這個孩子被喂著長大,那么他在做很多事情時就不會自己去做。假如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之路、成長之路都要被人推一把才能往前走,甚至不推不走,怎么擁有自主的生活?”

  親子的關系最終指向分離,要讓孩子走得長遠走得好,應當在合適的時機放手,相信、引導孩子,讓孩子充分掌握自主權。

  除此之外,還應當“愛得溫暖”。專家指出,有些孩子遇到問題,不去向父母親求助,甚至出現(xiàn)一點困惑就想用極端方式解決,核心原因也許在于——孩子內(nèi)心不認為會有一個可以包容、接納他們的人,因此,父母的理解、支持、引導、包容至關重要。

  羅靜在家里設立了一個“好好說話”協(xié)議,“生氣的時候不說話,一開口要好好說話。比如我今天跟我兒子生氣后,兒子自己站在角落里頭待一會兒,便扭過頭說,媽媽我愿意跟你好好說話了,你愿意跟我好好說話嗎?”在家庭相處中,父母應當是孩子的導師和伙伴,好好溝通才能讓家庭教育更溫暖。

  除此之外,家庭教育的定位很關鍵!爱斚碌募彝ソ逃嬖谝粋很大的問題——家庭教育已經(jīng)學校教育化,甚至已成為第二課堂。”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指出,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,在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,家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,但許多家長試圖通過逼孩子上補習班等方式讓孩子“贏在起跑線”,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。

  “家庭教育的本質(zhì)并不是傳授知識,而是生活教育,是培養(yǎng)良好的行為習慣、培養(yǎng)正確的人生觀,是讓孩子、父母能夠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家庭關系,為今后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、人際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!敝煊佬抡f。